網路盛傳一種靠喝冰水促活動假牙進新陳代謝,進而達到減重效果的減肥法,執業中醫師周宗翰表示,這種作法在理論上來說應該是可行的,但是在臨床上看來,若長期喝冰水反而會容易會使身體水分代謝牙周病治療方式失調,進而導致水梨型肥胖。
周宗翰表示,喝冰水減肥法的原理是人體在喝了冰水後,身體的熱量被冷水吸收掉一部分,身體必須增加產熱來應付溫度的流失,所以會有短暫升高新陳代謝的現象,當水溫上升到體溫,這種新陳代謝增加的現象就會消失,喝冰水並不會降低新陳代謝,相反的會有短暫的新陳代謝升高的現象。
周宗翰指出,而這樣的科學研究被引申為喝冰水可以減重,在理論上來說是可行的,但在臨床上卻觀察到,習慣長期喝冰水的民眾,反而容易導致身體水分代謝失調導致水梨型肥胖,因為人是整體性,不能從單一器官或是單一現象去觀察。
牙周病是一種牙周組織的疾病,造成主因是細菌、牙菌斑或食物殘渣堆積牙齒周圍,細菌沿著牙根表面往根尖處累積,牙菌斑在牙齒周圍逐漸鈣化形成牙結石,依照細菌侵入牙齒的程度牙周病的病程分三階段,當牙周病發展至晚期建議要盡快進行牙週治療手術:
1.牙周病初期:牙齦炎--細菌侵蝕使牙齦變得敏感,刷牙經常流血,牙周病口臭也逐日加重,身體免疫力低時會牙齦紅腫發炎,牙周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若仍處於牙齦炎階段是可以治好的。
2.牙周病中期:牙周炎--牙齦溝在細菌侵襲下形成細菌窩藏的牙周囊袋,牙周囊袋是指牙齒與牙齦間的縫隙,因細菌感染而讓牙齦發炎化膿、明顯的牙齦萎縮、牙根暴露、冷熱敏感或咀嚼無力。
3.牙周病晚期:重度牙周炎--細菌已嚴重侵蝕支撐牙齒的牙周組織,牙齒明顯地鬆動與位移,咀嚼無力影響進食能力,最嚴重時齒槽骨流失牙齒會直接掉落。
養成定期檢查牙齒的好習慣,由專業醫師為您檢視牙齒狀況,及早發現問題及早牙週治療處理,牙周病其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疏於清潔照護與置之不理。
實驗只觀察一瞬間的狀況,而並非讓實驗者一天在內每半小時就灌500cc冰水,連續灌個幾天,周宗翰認為,若是請自願者喝冰水牙周病治療,喝完馬上做胃鏡,可從鏡頭下發現食道和胃壁黏膜都是蒼白的色澤,出現缺血現象。
而黏膜缺血時首先很容易受各種病毒或細菌的感染,而食道和胃腸則是人體接收食物的第一道防禦,因此要特別小心,其次是黏膜容易出現微水腫,進也就是形成中醫所謂的「脾濕」現象,而貪吃冷飲容易生濕,容易引發腹瀉、胸悶和胃口變差等症狀,也會因代謝逐漸變慢導致肥胖。
牙周病是由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牙菌膜所引起的。如果口腔衛生欠佳,牙菌膜就會長期積聚在牙齦邊緣。牙菌膜裏的細菌會分泌毒素,刺激牙齒周圍的組織,例如牙齦、牙周膜和牙槽骨等,引致牙周病。如果牙菌膜積聚,牙齦邊緣會出現發炎徵狀,造成輕微牙周病(即牙齦炎)。若身體抵抗力下降,身體組織癒合能力欠佳,牙周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和牙槽骨等就會遭受破壞,情況就會惡化,形成嚴重牙周病(即牙周炎)。牙齦炎〈輕微牙周病〉如果牙齒沒給徹底清潔,牙齦邊緣及牙齒鄰面就長期積聚牙菌膜。牙菌膜內的細菌會分泌毒素刺激牙齦,引致牙齦發炎。牙菌膜亦會被唾液(口水)鈣化,形成牙石。由於牙石的表面十分粗糙,因此導致更多牙菌膜積聚,使牙齦持續發炎,甚至有機會惡化成嚴重的牙周病。牙周炎〈嚴重牙周病〉如果仍然沒做好口腔護理,發炎的情況會持續,導致原本緊附於牙根表面的牙齦與牙根分離,形成一個空間,稱為「牙周袋」。這空間更易讓食物殘渣、牙菌膜和牙石堆積,使牙周組織持續受破壞,引致牙周炎。牙齦邊緣可能有膿液滲出,甚至長出牙瘡,牙齦和牙槽骨亦會慢慢萎縮,以致部分牙根外露,增加患牙根蛀壞的機會。如果牙周炎繼續惡化,牙周組織包括牙齦和牙槽骨會受到嚴重的破壞,以致牙槽骨萎縮,牙齒因而失去支撐,變得鬆動和出現移位,最後甚至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