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接受無痛大腸鏡檢查前,最常詢問的問題是「麻醉狀態下發生腸穿孔的機率比較高,甚至會延誤救治時間」,對此,胃腸肝膽科醫師提出反駁,強調腸穿孔常是手術過程中,電流灼傷深層組織所造成,與麻醉本身無關。且有經驗的醫師操作內視鏡時會控制力道,並不會造成腸穿孔。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林佑達表示,曾有婦人因剖腹產造成腸道沾黏,因第一次做大腸鏡時沒有選擇麻牙周病治療方式醉,雖然檢查圓滿結束,卻對檢查產生的疼痛印象深刻,因此第二次做大腸鏡檢查時,一度考慮選擇無痛大腸鏡,卻聽聞可能有較高的檢查風險,讓她猶豫不決。

林佑達說明,醫師實行大腸鏡時,須適時地使用推拉、旋轉、擠壓等手法,才能讓大腸鏡順利往內深入,但對曾經開刀造成腹內沾黏、體型嬌小纖瘦,或對疼痛比較敏感的患者,進行此類手法時往往會伴隨腸道撐脹、拉扯等不舒服,有些人甚至因此無法完成檢查,故發展出輔助的麻醉技術,減緩檢查過程中的疼痛。

但不少民眾在檢查前常詢問醫師,擔心在麻醉狀態下,因全然失去知活動假牙覺及主動權,若檢查過程腸子不慎因內視鏡粗魯進出,造成穿孔破裂,恐無法立刻向醫師表達疼痛的反饋,會危及生命,因而對檢查望之卻步。

超過八成的國人,患有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會造成牙齒周圍組織發生病變,輕者會有口臭、牙齦發紅腫脹疼痛,甚至是刷牙流血等症狀,一般稱為牙齦炎。常見的慢性牙周病一般可分為牙齦炎和牙周炎,這兩種臨床症狀不盡相同的疾病,一般籠統合稱為牙周病,較嚴重的牙周炎會造成齒槽骨萎縮、牙齒搖動、甚至鬆脫的現象。細菌一旦經由發炎的牙齦進入血液,附著在受傷的心臟瓣膜或心內膜壁上,嚴重者甚至會造成細菌性心內膜炎,引發心臟疾病,實在不可不慎。細菌一旦經由發炎的牙齦進入血液,附著在受傷的心臟瓣膜或心內膜壁上,嚴重者甚至會造成細菌性心內膜炎,引發心臟疾病,實在不可不慎。除了口腔清潔不確實,牙周病也會透過唾液,經由飲食及家人的接觸而互相傳染,若想遠離牙周病的威脅,牙周治療除了養成良好的潔牙習慣,更必須定期每半年回診洗牙、檢查一次,讓主治醫師為您的口腔健康做好把關。

對此,林佑達解釋,臨床上的腸穿孔大都源自於切除瘜肉或進行止血時,電流灼傷了更深層組織所造成,往往與麻醉與否不相關,而有經驗的醫師在操作內視鏡時,會藉細微的手感變化知所進退,不牙周病治療會固執推進而造成腸壁頓挫傷或撕裂穿孔,請民眾不用過度擔心。

林佑達也提醒,本身有中風、致命性心律不整、急性心肌梗塞等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麻醉科醫師在麻醉前會進行評估,若評估後發現麻醉風險大,也不會強行為之,倒是麻醉下的患者因咳嗽保護反射被抑制,造成吸入性肺炎的機率,則會從約兩萬分之一升至萬分之一。

最後林佑達建議,麻醉大腸鏡檢查帶來的風險,並無想像中的嚴重,民眾可按照自身對舒適度的需求,以及經濟能力選擇適合的檢查方式。

牙周治療基本方式
清除牙結石--由牙醫師用超音波潔牙機把牙齒表面的牙結石清除掉,也就是「洗牙」,我們建議應每半年接受一次口腔檢查,若您發現刷牙時有流血的現象,則須預約安排門診,由專業牙醫師為您檢視口腔健康,及早發現問題以免後患。
牙根整平術--牙根整平術治療時病患須接受局部麻醉,牙醫師會把附著在牙根表面的牙菌斑以及病患受感染的牙根表面刮除,使牙根表面恢復乾淨的狀態,此治療主要為促使牙周組織癒合。
經過5~8週的竹北牙周基本治療,並搭配長期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牙周組織發炎的情形即可受到良好的控制與改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趙子為 的頭像
    趙子為

    黃聿豐的部落格

    趙子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